This is a modal window.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系统地介绍数字逻辑基础、逻辑代数、组合逻辑电路、锁存器和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逻辑门电路、半导体存储器、数模和模数转换器、脉冲波形的产生和变换等内容。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字电子电路计算、分析、设计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各种超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以及数字通信原理、智能控制、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数字电子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设计方法。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字电子电路计算、分析、设计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各种超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以及数字通信原理、智能控制、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除了具备技术基础课程的一般性特点(有自身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许多后续课程的公共基础)以外,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就是说,该课程内容涉及的许多具体电路,都可以作为最终的实用电路或产品,因而它不是一门纯理论性质的课程。在分析和设计数字电路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一些可能会遇到的工程实际问题。
针对上述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抓住重点
针对不同用途而设计的数字电路是层出不穷的,我们不可能、也不需要去逐个分析研究和记忆它们,但是它们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验调试方法却是共同的。只要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我们就可以分析给出的任何一种数字电路;也可以根据提出的任何一种需要实现的逻辑功能,设计出相应的逻辑电路。因此,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验调试方法是本课程的重点。
对于各类数字集成电路器件,重点应放在掌握它们的外部特性(包括逻辑功能和输入、输出端的电压-电流关系)上面。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集成电路的外部电气特性,必须熟悉它们的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的结构,以及这些电路结构的工作原理。至于内部的电路结构和内部的详细工作过程都不是课程的重点,更不需要去记忆那些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内部的逻辑图。
第二,要学会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
实际的工程技术问题往往比较复杂,影响的因素很多。在满足精度要求的条件下,经常采用工程近似的方法处理这些问题,即忽略次要因素,使问题简化,得到近似的计算结果。
在数字电路中,由于每一种型号的器件在电气特性上都存在一定的分散性(即允许器件的性能参数与标准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而且表示逻辑状态的高、低电平也有一个允许的变化范围,因而在计算这些参数时更适于采用近似计算的方法。当然,近似的方法必须合理,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误差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第三,要努力学好实验调试方法和软件仿真技术的应用。
由于设计、计算过程中采用了工程近似的方法,而且电子器件的电气特性又存在着分散性,所以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得到的设计结果还必须经过对实际电路进行测试来检验。如果达不到设计要求,可以用实验调试的方法进行修正,直到得出满意的结果。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已使得用软件仿真的方法进行电路设计成为可能并日趋成熟。设计数字电路时,利用软件仿真技术已成为重要的设计手段。因此,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从事数字系统设计的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一种技术。在做设计性实验或课程设计当中,选择一种EDA软件,结合具体应用学习这种软件的用法,这样容易收到较好的效果。
虽然EDA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地减轻了人的脑力劳动,但它并不能代替我们学习和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而这些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又是学习和使用各种EDA软件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罗杰,彭容修,《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6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6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William Keith,《数字电子技术》,科学出版社,2008